大二班课题总结:《以“幼儿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家园合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2016.1)
《以“幼儿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家园合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课题总结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大二班 杨明琪
上学期,我园确立了《创新家园互动方式,促进幼儿自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以培养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宗旨,探索家园合作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途径和实践策略。依据园部课题,我们拟定了《“幼儿生活任务书”——家园合力提高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班级子课题,希望通过“任务书”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来帮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指标,配合幼儿园在家庭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家园合力共同提高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本学期继续以“幼儿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形成家园共育的一种很好的家园沟通纽带。“幼儿生活任务书”是一种创新的尝试,这对促进家园有效合作与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幼儿、家长、教师三方合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收获。运用《幼儿生活任务书》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的提升。幼儿生活任务书课题实施与开展中看到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看到了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课题实施成员之一,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班近阶段的实施情况和反思:
一、回顾与收获
(一)回顾“幼儿生活任务书”实施的过程:
1、调查家长教育抚养态度,了解幼儿自理能力水平。
我们先通过班级QQ群,电访等形式来调查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以及幼儿实际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并以此确立了每月生活培养重点9月自主进餐、10月辛勤的小园丁、11月整理床铺、12月小鬼当家。
2、细化每月生活培养重点,制定具体研究目标内容。
与家长共同确立了培养重点后,我们拟定了班级子课题计划,制定了每月研究目标、具体内容、还设计了任务书表格。在学期初的家长会,我们也对家长进行了配合的相关事项,引起家长的重视。
3、实施每月生活挑战任务,及时分析并与家长反馈。
在实施“幼儿生活任务书”时,我们根据每个月的培养重点依次开展了《自助取餐》、《种植活动》、《整理床铺》、《小鬼当家》等集体教学活动,来帮助幼儿习得相关的自理技能;此外,我们在月初的时候就将任务书的电子稿发给家长,告诉他们本月培养重点,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养方法技能的文章。家长们可以先通过电子稿来与教师同步实施并进行相应评价,而且这样时间也比较充分,同时也能增进其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幼儿生活任务书”实施的过程的收获:
1、变“管”为“放”,注重引导。
过去由于求稳怕乱,我们对幼儿管得过多,许多该由幼儿学着做的事情都由老师包办代替,造成幼儿活动不积极,个性受到压抑,人际关系得不到发展,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一年来,我们改变了做法,变“管”为“放”。
一是放手幼儿。让幼儿自已照顾自已,养成习惯,学会生活自理,自已的衣服自已叠放好,自已的用品自已收放好。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有时需要做一名“懒惰”的教师,管住自己的手,多创设机会,放手让幼儿自己来做。在一日生活中,放手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自己的事情,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技能。任务书中任务指向都是要放手让幼儿干的,这样一来幼儿也越干越起劲。如在9月的“自主进餐”活动中,我们把取餐自主权还给幼儿,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幼儿在自主使用餐具取餐的过程中也进一步锻炼了幼儿对于手部肌肉的控制,有助于幼儿发展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幼儿自主取餐中幼儿逐渐感受到了谦让与协作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学会等待和体谅他人。
二是解放家长。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在发放任务书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很少幼儿在家中能做到“独立如厕、漱洗、入睡、进餐,穿脱衣服,洗脸刷牙,一些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极为不一致,这表明家园在教育上的脱节,老师的辛勤劳动因此而事倍功半,甚至给抵消了。为此,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的目标,使家园双方取得共识,还将每项目标的内容、要求与方法也体现在每月的任务中,从而促使家园相互配合进行同步教育。通过《任务书》的培养,督促了家长对幼儿家中的培养。以往孩子园内园外表现不一致的现象有很大程度的改观。如在我们12月《小鬼当家》活动中,我们请家长让出家里主人的位置,让这些小鬼头来整理打扫家,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来做家务,虽然,有的幼儿会越帮越忙,但谁的第一次一定精彩完美,我们需要的是让幼儿享受过程,激起他们的兴趣,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旁细心观察、慢慢引导。
2、变“√”为“☆””,注重评价。
上学期任务书的评价是请家长打,实施了一个学期下来,发现打√这种形式比较绝对,有的幼儿可能有一些会了,但还没有做得很棒,但家长们却不知道如何评价。因此,本学期我将原来的记录与评价方式√换成打星,做得很棒打“☆☆☆”,基本完成打“☆☆“,还需努力打“☆”。这样一来《任务书》中的评价方式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完成的如何一目了然,也更加激发幼儿积极性,幼儿也会为得三颗星不断努力。家长反映这部分孩子经常自己记录与评价,自己能够用绘画的形式用“☆”来表示。这样做让孩子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成为评价的主人,拓宽了评价的人员,让家长、教师与幼儿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3、变“少”为“多”,思想重视。
《任务书》的实施与家长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幼儿任务书的回收率来看,本学期的任务书回收率远远比上学期来的多。基本都保持在90%以上。说明我们的家思想上长越来越重视,对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支持。还有个别家长,主动一起商量任务书内容,出谋划策。我想这也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一种认可。
二、反思与调整
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发现这种以“幼儿生活任务书”为载体作为家园共育的一种新的的家园沟通形式,对于家长来说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参与力度也加强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下阶段我们会作如下调整:
(一)挖广度,成为课题实施与评价的可操作手册。
《任务书》只是课题实施与评价研究中的一项创新内容,它仅限于教师与部分积极家长的意见。如何考虑到全体家长,全体幼儿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调整的内容。
(二)重效度,做到有效实施与有效管理的双轨齐下。
正如家长们的意见中所提,任务书的实施要关注到个体差异等方方面面,又到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及时监控和分析,因此有效实施与有效管理之间的平衡永远是个需要权衡的话题。
(三)轻结果,注重挑战任务的过程与培养方式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家长只是帮幼儿拍一张相关任务照片就交来了,还有个别家长怕麻烦而没有协助幼儿共同学习就已经自己完成任务书。似乎只是注重结果,任务意识太重,而不是真正地要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对于下面要填写的金点子与困惑却一直不填写,下学期,对于此类现象教师要进一步追踪引导,多向家长宣传有关自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真正的与我们互动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打上三颗星。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对于幼儿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幼儿学着做,幼儿第一次做某事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老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幼儿不会就焦虑失望,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同时,要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当幼儿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并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工作,调动幼儿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家园配合,共同努力,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自立能力。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