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课题总结:《利用家长志愿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2016.1)

2017/3/22 7:51:43

《利用家长志愿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课题总结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大一班 孙丽娟

家长志愿者活动是幼儿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园共育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为了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对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会。同时提供给家长与孩子交流、学习的机会,充分展示家长的教育智慧。

结合课题计划,大1班在9--12月份开展了4次家长志愿者的活动。在这期间教师以“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探寻有效的指导策略,保证家长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家长参与并协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为家长、教师、幼儿园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

延续中班的课题计划,本学期我们的家长志愿者活动让幼儿脱出了狭义的自理能力,走进了更为广泛的自理能力培养中。一学期的家长志愿者活动开展后,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幼儿和家长的变化,同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综上所述,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中的点滴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中取得的成就

1、积极宣传,以点带面。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从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育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教育观念的体现。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协调合作是重中之重。

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做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志愿者”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它开展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力度。所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宣传以形成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是做好“家长志愿者”这项工作的前提。因为,只要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教育好孩子并不只是幼儿园的事,形成了相应的共育观念,他们将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因此我们采用了最直观的宣传方式,上传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家长观摩交流。

9月份,我们根据课题计划的第一个活动《自主进餐,味道好》,及时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发布在班级工作群中,征集家长志愿者。根据报名人数,我们邀请了3位妈妈走进班级,协助幼儿自主分餐。在活动前,我们为家长志愿者做了充分的工作准备和指导。三位妈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分工合作,一位妈妈负责监督幼儿盥洗,一位妈妈负责指导幼儿分餐,还有一位妈妈负责巡视幼儿进餐,及时应对幼儿进餐时发生的情况。有了妈妈们的参与,幼儿分餐的热情更加高涨,都想把自己最能干的一面展示在妈妈们面前。我们也及时把这温馨、快乐的时光拍摄下来,传到班级群中,让所有的家长观摩,交流。家长们看到这些影像资料后,感触颇多,觉得孩子们进步很大。同时他们也感谢三位妈妈作为家长志愿者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既鼓励了孩子,又更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生活,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大家纷纷表示,以后的活动要积极报名参加。

在积极宣传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能使家长中好的“家长志愿者”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家长起到推广与促动的作用,是开展好“家长志愿者”活动的关键。也为幼儿努力营造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其成长的良好氛围。

2、扩大范围,拓展内容。

在中班时,课题实施围绕的是幼儿个体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从最简单的穿衣、吃饭、如厕等等一系列自我服务开展活动。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本学期将课题内容扩展到为他人服务的范围里。家长志愿者的活动内容,从幼儿园走进家庭,走近周边。让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例如,10月份,我们结合重阳节,开展了“亲亲重阳节”活动,我们邀请了两位幼儿熟悉的家长志愿者阿婆来班级与幼儿互动,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她们的到来,引起了幼儿的热烈欢迎。在教师介绍完阿婆的工作后,幼儿纷纷表示,阿婆为大家做饭很辛苦,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他们要让阿婆放松、享受。把自己学会的按摩、洗脚的本领都用上了。阿婆们在众多幼儿的爱心包围下,尽情享受幼儿带给他们的浓浓的“爱老”情意。

11月“勤劳的小园丁”活动,孩子们从挖山芋前工具的准备、挖山芋方法的自我探索,活动中的不断尝试与调整方法,同伴间的互助,这些都是孩子们跟家长讨论并自主发起开展的。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不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丰富了感性知识,提高了观察能力。我们在顺从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中,将幼儿的活动和教育相联系,产生自然的领域整合,使幼儿获得融合的发展。家长们,也在活动中感受到正确的育儿观,以及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后,感受到了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3、延伸活动,丰富内涵。

每次活动结束,我们都及时将活动的影像资料上传到班级工作群中,并且针对每一次活动,提出家庭延伸活动。例如10月份的家庭延伸活动即鼓励孩子回家给家里的老人也洗一次脚,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们反应积极,在共享中谈了很多自己的感想。也纷纷以影像的形式及时分享了幼儿在家敬老、爱老的表现。11月份,有些家长根据活动内容自己带孩子一起劳动,上传了幼儿在自家菜园择菜的视频。12月份,我们的家庭延伸活动是“我跟妈妈去买菜”。几乎每个家长都带着孩子去菜场体验买菜的过程。每一次活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孩子的亲身体验,家长们的热烈交流和分享,都积极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助教内容,由老师决定,家长被动参与。

为了促进助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从宣传到准备再到组织,班主任都是随时跟进,让家长们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活动,活动前一周,班级邀请了参与活动的妈妈“老师们”来园进行座谈会,将班级一日活动流程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示给了家长,并详细的向家长们进行解释与宣传,帮助家长反复修改活动方案,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协助家长们做好相关活动准备,并根据家长们的时间调整主、协教的合作人员和分工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有利于她们更好的组织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宣传班级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及教师所做的工作。但是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搞空家长、限制家长志愿者的想法和做法。

2、男性家长的参与度不高。

我班两次助教活动中,每次报名参与的都是“妈妈老师”,没有一例爸爸报名参加的现象,当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爸爸们总用“忙”的理由来解释不积极参与的原因,反思其原因是:班级教师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让我班爸爸们意识到作为父亲这个角色对家园共育带来的重要作用,导致其共育意识不强,参与不积极。

3、延伸活动,影像资料足,文字记录少。

家庭延伸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但是只有影像资料,和工作群里一些零碎的交流文字,没有篇幅完整的文字稿。如何能让家长深入理解“家长志愿者”活动带给幼儿的好处,完整的文字记录必不可少。

三、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积极向家长宣传课题理念,发挥家长的主动性。

2、征集活动方案,精心筹备活动。

下学期的课题研究中,第一周家长会中,教师制定好活动主题,然后征集活动方案,发挥家长的特长。

3、鼓励男性家长参与家长志愿者活动

在下个学期我班将开展一次“爸爸主题家长会”,让爸爸们充分了解和意识到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家长会的基础上再开展一次“爸爸志愿者活动”,只限爸爸参与的志愿者活动,提高爸爸们的家园共育意识。

4、及时上传活动资料,鼓励家长积极发表活动感想。

根据每次开展的活动,征集家长的文字记录,开展小型研讨会,促进每个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决定着他们今后对学习、工作的良好态度,只要教育者创设条件,有目的地去培养,将使幼儿终身受益,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引导、教育和探索。

2016.1


来源: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03 17:26:13
首页      大一班课题总结:《利用家长志愿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2016.1)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