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课题计划:《自主游戏中“材料百宝箱”的运用研究》(2016.10)

2017/3/22 8:24:24

《自主游戏中“材料百宝箱”的运用研究》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大二班 周丹 朱虹

一、指导思想:

自主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发展。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的过程,教师不仅应关注游戏区角的设置,更应关注区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为各个游戏区角增添半成品材料,理想中的自主游戏状态应该是孩子们个个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在游戏中通过想象用不同材料替代了许多真实的物品,并通过人员的流动带动物品的流通,引发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创造热情。为此,我们教师而应善于结合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的物质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更新与制作。我们把这类替代材料分类、摆放、归整在一起,好像一个取用不尽的百宝箱。

二、现状分析:

游戏材料影响着游戏的成效,游戏材料的价值不是以价格为标准的,而以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自主活动为标准的。由于游戏具有主动、自发和开放的特点,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非结构性材料应该是幼儿游戏的首选材料。日常生活材料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物品,这些物品种类多、结构多样,最适合幼儿使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因此,只有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大班的幼儿由于知识经验丰富,在游戏中他们不但能反映亲身体验的事物和现象,而且能从成人或同伴处获得知识经验。他们希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能完全、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而且大班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物代物的能力更强,对于选择和制作替代物在外型上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是原始未加工的材料,使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1、收集各种生活资源,丰富游戏材料。

2、发挥替代材料的暗示性作用,促进游戏的发展。

3、自选和自制替代物,与同伴大胆合作,交流与分享。

四、课题研究时间:

2016年11月——2017年3月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自主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与需求,观察游戏材料的使用,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2、协作参与法:教师可以一起协作参与游戏,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如何运用“材料百宝箱”解决游戏中出现问题。

3、情境演示法:游戏评价环节针对某主题,进行讲解,提高幼儿使用替代物的积极性。

同时,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

六、本年龄段主要研究内容:

游戏材料的使用是衡量幼儿游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游戏中要观察提供的材料是否合理,幼儿能否创造性地使用玩具材料,能否“以物代物”等。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成的玩具显然不够,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幼儿,共同准备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并游戏中启发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指导。”由于自主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充分表达了幼儿的意愿。在游戏中,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当幼儿的游戏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以角色身份介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的作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七、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活动形式

负责人

10月份

收集生活材料

小组合作

周丹、朱虹

11月份

投放“材料百宝箱”

自主游戏

周丹、朱虹

12月份

增减材料,评价分享

游戏评价

周丹、朱虹

1月份

归纳梳理《自主游戏中材料百宝箱的运用研究》实施情况,形成阶段小结

总结、学习

周丹、朱虹

2016年10月


来源: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03 17:26:16
首页      大二班课题计划:《自主游戏中“材料百宝箱”的运用研究》(2016.1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