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俞斌)课题阶段小结:《自主游戏的反思》(2017.1)
自主游戏的反思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俞斌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也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自主性与愉悦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游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的进行活动。愉悦性是指幼儿从游戏过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满足,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可自由选择,充分自主活动。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每天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选游戏活动时间,并创设宽松的环境气氛和良好的物质条件,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自主活动机会,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之必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并经长期活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整体的发展并获得满足。
这学期我带的是小2班。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两位老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糖果乐园等游戏区域;通过家园互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游戏区域的材料;将主题活动与游戏区域相结合,根据幼儿的学习和认知程度,分层次的提供游戏材料。而孩子们通过在一学期里的游戏活动,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当然通过一学期的观察,我也发现孩子们与老师我的不足之处。
(一)幼儿现年龄段特点在自主游戏中的问题体现
1、缺乏角色意识,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2、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
3、游戏中反映出的内容比较简单,情节比较单一。
(二)老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导入的指导语缺少针对性。
2、游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角色区存在的问题:
1、三个娃娃家之间的互动较少。
2、糖果乐园里游戏材料过少,不便于幼儿进行情境开展。
3、建筑乐园:幼儿对围合、垒高等建构技能已有一定概念,可投放一些实物图片,让幼儿发挥想象更直观搭建。
针对上述这次,在新的一学期里进行调整:
(一)游戏材料投放的调整
1、材料投放更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提供是为了使孩子更好地对成人活动进行模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才能让他们更顺利的进行游戏。
2、材料数量要充分。小班孩子喜欢模仿同伴的游戏,因此也喜欢和同伴拿同样的玩具材料。如果材料不充足就容易发生争抢。因此老师需要观察哪些材料是幼儿喜欢的,及时增加同类的游戏材料,将不欢迎的材料进行调整或取走。
3、材料投放要给孩子留有想象的空间。虽然小班的孩子喜欢直观、形象的玩具。但是随着游戏进程的发展,我们在给孩子提供材料时也需注意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对游戏内容规则逐步熟悉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给他们,激发他们的思维发展,发展更有意思的游戏情节。
(二)老师指导与介入游戏,让幼儿能更好的展开情境。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家园互动、利用多媒体让幼儿对与角色有更多的了解,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游戏中,我将通过:活动前的导入方式;对孩子游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游戏过程中的恰当介入及在最后游戏评价环节中的更好开展,来有效的促进孩子游戏水平的提升。
(三)调整游戏区域
根据上学期幼儿的活动情况,适当的调整每个区域。如糖果乐园调整为卖场,让幼儿不局限与糖果等的制作与售卖,丰富游戏内容。增加图书馆等。
希望通过调整、观察、再调整等方法,让孩子们能更顺利的开展好自主游戏,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