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课题计划:《利用家长志愿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2015.3)

2017/3/22 7:36:16

利用家长志愿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中1班 孙丽娟

一、课题核心概念:

(一)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自我服务的一种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对本课题而言,我们所针对的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安静进餐,餐后收拾桌面;能自己独立穿脱衣裤,系鞋带;正确睡姿独立入睡;折叠被子整理床铺;学习使用手纸独立完成入厕等,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家长志愿者:

家长志愿者就是“家长自愿参加幼儿园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幼儿园孩子,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幼儿园家长志愿者作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无论是从家长本身的需要角度还是从加强家长与教师的紧密关系、促进孩子更好发展的角度来看,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教育领域,家园合作共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国内外都越来越重视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家长志愿者作为这种参与的有效形式之一逐渐被幼儿园所重视。因为家长自身的性格、气质、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文化修养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注入新鲜血液;家长重视教育,有很强的了解孩子的愿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能够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相互启发,获得更多的关于孩子的信息;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相互认识的机会。

二、现状分析:

1、本班幼儿: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体力,活动能力也日益增强,他们好动、好问、好模仿、好奇心强,教他们学做什么比较容易被接受。经过一个学期的自理方面的锻炼。本班幼儿能够完成的自理事项,如入厕后能自己使用手纸;饭后能帮助收拾饭桌:会自己挤牙膏用正确的方法刷牙;能主动收拾整理玩具及独立穿衣服等。但是目前为止会自己系鞋带的孩子只有3个。男女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各项目中都存在着差异,女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强的百分比高于男生。

2、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觉得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干这干那,于心不忍。一切的替代,使得幼儿从小就有一种依赖的思想和行为以至于孩子养成没人喂就不肯吃饭,没人陪就不肯入睡,尤其是家中的爷爷奶奶更是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而喂他,使孩子养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会孩子怎么去做,而是采取代替的方法,使孩子总也学不会自理方面的技能,这也是导致孩子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机会

当孩子刚学会穿脱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反复锻炼的的机会。

(4)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孩子太小、动作太慢,反而添乱,还不如自己干。”这种思想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总是不愿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束缚孩子的双手、双脚。那么,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多给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出本领。也就制止了孩子什么都不会的现象。

(5)家庭要求没有做到一致性

家庭成员的一致性,也就是幼儿在家中做事时,家庭中的成员必须对他做得事要求一致。而我们调查统计中显示,有爷爷奶奶的传统家庭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我们都知道,爷爷奶奶去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想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地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的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一个是要培养,一个是怕孩子做不好,自己代劳,可想而之,我们的教育不一致,不统一,孩子什么时候也学不会自理的。

综上所述,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园或是家庭单方面的责任和任务,因此我们想让家长通过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当中,做到家园共育,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3、家长资源:

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做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这本身就能成为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它开展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力度。所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宣传以形成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是做好“家长志愿者”这项工作的前提。因为,只要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教育好孩子并不只是幼儿园的事,形成了相应的共育观念,他们将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部分具有特长的家长。首先,从本班家长情况来看,我们班级有几位全职妈妈,也有部分孩子是奶奶带的,而这些妈妈或者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很注重,尤其是在生活方面,照顾的很周到,也很细心。我把这类家长称之为:生活型家长。她们生活常识丰富,也有空闲的时间,同时也很乐意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其次,我们的课题方向主要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她们的参与恰恰帮助孩子提高主动自理的兴趣和能力。于是我们诚恳地向他们发出参与我班“家长志愿者活动”的邀请,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三、目标要求:

1、成立“家长志愿者活动制度”,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幼儿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互动中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选择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摄影,请具有榜样作用的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经验。以此达到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通过家园互动,实施家长志愿者系列活动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逐步发展,让家长参与到本课题中,切身感受到幼儿自理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

四、措施:

1、每个月请1-2位家长志愿者来班级根据季节或者本周主题、家长特长等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

2、每月班级QQ群内开展共享家庭摄影分享,及时交流活动感受。

五、研究时间:2015、3--2015、7

六、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活动形式

负责人

3月份

“关爱牙齿”

亲子活动

孙丽娟

摄影记录分享“我会刷牙”

交流、讨论

俞斌


4月份

“我会系鞋带”

家长志愿者

孙丽娟

摄影记录分享“我帮妈妈系鞋带”

经验交流

俞斌


5月份

“粽叶飘香”

家长志愿者

孙丽娟

摄影记录分享

交流、讨论

俞斌


6月份

“缤纷水果节”

家长家长志愿者

孙丽娟

摄影记录分享

经验分享

俞斌


7月份

归纳梳理《家园互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情况,形成阶段小结。

总结、学习

孙丽娟、俞斌

2015、3


来源: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03 17:26:11
首页      中一班课题计划:《利用家长志愿者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2015.3)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