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课题计划:《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的研究》(2016.10)

2017/3/22 8:13:53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的研究》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小二班

一、指导思想: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也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游戏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启发、引导和支持,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游戏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自然状态下的自发的幼儿游戏是很难获得发展的价值;游戏应被教师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过程,有效地使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与愉悦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游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的进行活动。愉悦性是指幼儿从游戏过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满足,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可自由选择,充分自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定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游戏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每天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选游戏活动时间,并创设宽松的环境气氛和良好的物质条件,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自主活动机会,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之必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并经长期活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整体的发展并获得满足。

自主性游戏:指人为创造的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注:自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性质角度提出来的)。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自主性游戏概念的出现,虽然还不能作为一种游戏分类的形式,但它是当前游戏发展的趋势,将来游戏在幼儿园真正实现自主了,自主性这个概念可能会自行消失。

二、现状分析:

1、小班幼儿现年龄段特点在自主游戏中的体现

1)缺乏角色意识,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2)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

3)游戏中反映出的内容比较简单,情节比较单一。

2、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中存在一定的误区

据研究证明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游戏观将会直接影响其对游戏的指导。如果教师非常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那么教师就会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作过多的预设,这样一来对游戏的重视就变成了对游戏的控制;相反如果教师过分重视游戏中幼儿的自由,那么就会导致教师对游戏放任自流,把幼儿园游戏当成在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使幼儿园游戏失去了它的教育价值。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1、分析自主性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对幼儿情感满足、社会性、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作用,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2、探索幼儿自主性游戏时老师指导的介入方式。

四、课题研究时间:

2016年3月——2018年7月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分析国内各地各园游戏的研究与实践情况。

2、行动研究法:在游戏实践开展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与调整,不断总结研究经验。

3、案例研究:通过撰写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观察案例,探索不同样式的游戏研究。

4、观察记录法: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5、经验总结法:在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

六、本年龄段主要研究内容: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的研究

1、明确教师介入游戏的原则

首先要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用平等的心态与幼儿交往。用同理心去体验幼儿理解幼儿,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其实可以贴得很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的需要,体谅他们的过失,分享他们的快乐。

其次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是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游戏状况是不同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游戏的动因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的技能也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游戏的构思也不同。因而,在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指导方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

再次要尊重幼儿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2、选择适宜的方式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更好的开展自主游戏。

显性介入。

(1)语言的介入。

指导教师不扮演角色参与游戏,而是直接用语言启发性地引导幼儿,作为外在的角色来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此方法可用于全新的,幼儿此前没有经验的游戏。孩子由于受经验的限制,对于没玩过的全新的游戏肯定一头雾水,摸不着方向,此时教师可以提些相关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环境材料的介入。

幼儿在游戏中时刻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着,及时提供及更新游戏的材料对幼儿游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隐性介入。

(1)角色介入,即老师主动加入幼儿的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推进游戏的情节。

(2)平行游戏介入,即教师和幼儿玩同一种玩具,但两者之间不产生互动,也不干扰孩子的游戏,目的是为孩子提供行为的示范。这种方式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而是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示范,孩子也是在无意识中加以借鉴和采纳甚至是迁移,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3)评价介入,即教师在发现游戏中幼儿碰到具有共性或有价值的问题后,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议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提升经验。教师要善于发掘幼儿游戏中的价值点,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将讨论结果加以提升,将解决办法运用于今后的游戏中,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七、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活动形式

负责人

9月份

收集幼儿自主游戏研究方面的资料

教师共同交流学习

俞斌、韦琴琴

制定自主游戏子课题计划,设计游戏区域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1、教师共同商量讨论制定计划。

2、制作区域活动撑牌、师幼共同搜集材料,充实活动区。

10月份

对自主性游戏开展时教师介入方式进行研究

教师共同商榷

俞斌、韦琴琴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并分析何种介入方式适宜游戏的更好发展。

记录事件,聚焦关键事件的解读,集体分析,提出教育支持的建议

11月份

自主游戏全园展示

研讨反思

俞斌、韦琴琴

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学习交流

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对介入方式作初步的经验总结

分析案例、形成随笔

12月份

对各年龄段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视频进行观摩研究

观摩、研讨

俞斌、韦琴琴

归纳梳理《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实施情况,撰写阶段小结。

总结、学习


来源: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创建时间:2020-07-03 17:26:14
首页      小二班课题计划:《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方式的研究》(2016.1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