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班(包燕)课题阶段小结:《对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角色游戏的总结分析》(2017.2)

2017/3/22 8:38:59

对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角色游戏的总结分析

无锡市贝尔实验幼儿园 小四班 包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角色游戏是游戏中的一种,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小班孩子的天性爱游戏,这不仅是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幼儿模仿、交往的需要,因此游戏成了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且在众多游戏之中,最受小班幼儿青睐的仍是角色游戏。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现在结合本学期幼儿的游戏行为来分析孩子的游戏特点及需要努力的地方。

一、游戏行为的表现与分析

1、角色游戏依赖于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娃娃家,王俊骁正在和小伙伴一起烧菜、吃饭。过了一会儿,他来问我要篮子。我没有问他要篮子敢什么,就提供给来了他。我跟在他后面想看看他想怎么游戏。只见他一边把烧好的菜装入篮子,一边和小伙伴说:“现在我们有了篮子就可以去野餐了。”释然,原来他迁移了生活中野餐的经验,这可是一个有创意的游戏新玩法!

2、游戏语言交往较少。同样在娃娃家,奚梦涵当妈妈,严可承当爸爸,张馨雅当小客人。奚梦涵在洗着菜、烧着菜。一股脑的把所有的菜都放入锅中炒。炒完就装盘子里放在桌上。爸爸就自己拿勺子吃,小客人也做在餐桌旁边,看着爸爸吃东西。在这个游戏过程中3个人几乎没什么交流,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严可承就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道:“真好吃。”

3、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周皓振走进娃娃家,翻翻娃娃的小床,推推娃娃的小推车,一会儿又走进小吃店,帮着厨师烧烤食品,一会儿又走进了建构区,帮着建构区的孩子们递积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在整个游戏角转了一圈。随后,就开始带着一副百无聊赖的表情在四处闲逛。

4、欠缺有条理地整理材料的意识。刚开始游戏时孩子们没有整理材料的意识。于是在游戏的导入环节我反复演示游戏材料的收拾,放回原来拿的地方。可是这样的效果不大,孩子们还是一直乱放。于是我又在柜子上,托盘上贴上相应材料的图标,慢慢的班上部分孩子会对应标记收拾材料。一方面要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游戏规则的生成和调整。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游戏规则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孩子对游戏内容的熟悉和了解之上,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二、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一)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首先,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必须将角色游戏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启发小班幼儿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与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都可以进行日常观察,在每一次观察中,对于不同的职业小班幼儿都会有一个初步感性的经验。尤其是娃娃家,小班孩子对家、对父母比较依恋,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家长有意识的对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丰富。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比如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多与各种事物进行接触、多带孩子外出等,使得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丰富起来。

(二)适时增添材料,从材料入手引导游戏

1.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刚进入小班的孩子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教室里设置3个娃娃家,分别是宝宝家、贝贝家、点点家。宝宝家主要以休闲为主,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点心等等。贝贝家主要模拟了家中烧饭的情景,配备了煤气灶、茶几、微波炉等等。点点家主要以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配备了衣服、裤子、洗衣机、洗澡盆、衣柜等等。他们每天都会走进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随意摆弄或自发性的创造一些场景,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

2.有针对性的投入适宜小班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

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开学初,孩子们的游戏常规还没有建立好,游戏水平也是出于独立游戏,因此我投放在各个区角的游戏材料数量较少且比较逼真现成的玩具较多。比如在娃娃家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还有通过真实的小衣服和衣架这些现成品的投放可以让幼儿为娃娃换换衣服(解、扣纽扣)、晾晾衣服,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动手等自理能力,还使幼儿对“娃娃”的游戏积极性更深入,让“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更丰富。

(三)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明确角色并尝试扮演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但是每一次的角色游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游戏中的行动也不会受框架而限制,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和困难挫折,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从而中断游戏,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适时适度地介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促进游戏的开展,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游戏。

1.语言提示。小班孩子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孩子常常满足于随意摆弄材料,虽然充当了角色但并不明确应当如何进行游戏。这时他们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启发。教师可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进行介入指导。如一个扮演妈妈的孩子拿着小铲在锅里反复做炒菜动作。我便问她:“你是孩子的妈妈吗?你这妈妈今天要为孩子做什么事情呢?”孩子马上醒悟过来,知道要做什么。教师这样的介入指导,帮助小班孩子从模仿动作兴趣转移到对扮演角色的兴趣。

2.角色参与。小班孩子兴趣和注意力持久性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游戏中经常忘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通常发生角色转移或频繁更换游戏材料。这时,教师应采取间接指导方式,以角色身份参加到游戏中,在小班上学期,我通常会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仅用游戏的口吻提醒,要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如:发现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中,反映情节很简单,交流较少。我便会以小客人的身份参与其中,询问爸爸妈妈:“今天做什么菜呀?”“妈妈,宝宝怎么不在家了呀?”等等这样的问题。

(四)有效评价。

《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应更多关注幼儿游戏过程,多采用积极的纵向评价,创造宽松的评价氛围,培养小班幼儿游戏活动的积极情感,提高游戏水平。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较朦胧,往往需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孩子的语言交往和幼儿的情感体验,我常常借助于多媒体——拍照、视频、投影仪来对游戏做出评价。鼓励孩子进行表达,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今天的收获和困惑。小班孩子在表达上会有些困难,有时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这样的表述潜移默化中也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017.2.9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0-07-03 17:26
首页    队伍建设    课题研究    小四班(包燕)课题阶段小结:《对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角色游戏的总结分析》(2017.2)

栏目导航